English 한국어 中国語(繁) Le français Espanol 游览规则&交通方式

从历史了解

character 结合历史背景,为您介绍日本国内失去传教士与导致潜伏天主教徒“潜伏”的成因,以及为了实践信仰和维持信仰共同体而秘密进行的各种尝试,还有通过与传教士接触而迎来转机,直到“潜伏”结束为止的故事。
  1. Animation Video (3 min. version)

(Ⅰ)失去传教士与导致天主教徒“潜伏”的成因

1549年,耶稣会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将基督教传播到日本,后来在来日传教士们的活动以及为了在南蛮贸易中获利而改变信仰的天主教徒大名的保护下,在日本全国广为流传。但是,继丰臣秀吉的伴天连追放令之后,又受到了江户幕府的禁教令影响,所有的教堂都被破坏,传教士也被驱逐出境。1637年,随着禁教力度越发严厉,天主教徒为反对暴政而群起,躲在“原城遗迹”的信徒们发起了“岛原、天草起义”,因此受到冲击的幕府驱逐了可能会让传教士潜入日本的葡萄牙船,确立了海禁体制(锁国)。1644年最后一位传教士殉教。剩下的天主教徒在民众群体中维持信仰共同体的同时,“潜伏”起来并延续信仰(他们被称为“潜伏天主教徒”)。这些信仰共同体在17世纪后半期发生的大规模天主教徒揭发事件中相继被瓦解,许多潜伏天主教徒弃教甚至殉教。

(Ⅱ)潜伏天主教徒为实践自己信仰而采取的尝试

虽然日本各地的潜伏天主教徒村落不断消亡,但在基督教传入日本时的最主要传教地长崎和天草地区在18世纪以后也依然秘密维持着信仰共同体,摸索着用自己的方式来实践信仰。他们以山峰和岛屿(平户圣地及村落(春日村落与安满岳、中江之岛))、源于生活和工作的身边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天草的崎津村落)、圣画像(外海的出津村落)、神社(外海的大野村落)等为独有的对象,秘密进行敬拜。

(Ⅲ)潜伏天主教徒为维持信仰共同体而采取的尝试

到了18世纪末,外海地区的人口增加,人们向五岛列岛等地开垦移居。开垦移居者中潜藏着许多潜伏天主教徒。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信仰共同体,考虑到既能融入当时现有的社会又能继续信仰宗教的折中办法,选择了移居的目的地,包括藩的旧址改造地(黑岛的村落)、神道的圣地(野崎岛的村落遗迹)、病人的疗养地(头之岛的村落)、未开发地(久贺岛的村落)等。像这样潜伏的天主教徒,他们为了实践信仰而敬拜独有的对象物,以及为了维持信仰共同体而选择移居,坚守延续着自己的信仰并跨越了2个世纪。

(Ⅳ)再遇传教士而迎来的转机与“潜伏”的终结

1854年日本开国不久,来到长崎的传教士们兴建了“大浦天主堂”,为居留地内的西方人进行传教活动。1865年,因大浦天主堂的传教士和浦上村的潜伏天主教徒相遇的“发现信徒”事件,让许多潜伏天主教徒表明了自己的信仰,于是幕府再次加强了镇压,揭发事件也接二连三地发生。不久后,西方各国相继对日本政府的镇压活动提出强烈抗议,1873年,明治政府取消了禁教布告牌,基督教得以解禁。潜伏天主教徒也分成了在传教士指导下重返天主教的人,以及继续保留自己的信仰方式的人还有改信神道和佛教的人。在重返天主教的村落中也新建起了朴素的教堂,而建于“奈留岛的江上村落(江上天主堂及其周围)”的江上天主堂采用传统技术,展现出符合移居地的风土特色的同时,也象征着信徒们迎来了“潜伏”的终结
UNESCO